报告时间:2025年5月14日(星期三)15:00-18:00
报告地点:翡翠湖校区科教楼A1203室
报 告 人:方小兵 教授
工作单位:南京大学
举办单位:外国语学院
报告简介:
语言政策研究的话语路径涵盖以下多种分析方法。第一,历史话语分析。以联合国“少数群体”在不同政策文件中的发展为例,可以分析政策话语变迁;第二,及物性分析。关注动词与论元关系,对比教科文组织两个宣言,通过多种过程分析及统计方法揭示文本差异及背后意义;第三,互文性分析。文本间存在相互参照等关系,以联合国与国际电信联盟语言政策文件为例,可以看出两个国际组织政策文本的互文性及其影响;第四,合法化分析。政策制定者采用多种话语策略使政策合法化,国际组织重视政策合法性,通过诉诸法律、程序、传统与历史惯例、理性、道德、自我等方式为语言政策辩护。第五,再语境化分析。语境重构影响语言政策含义,展示不同负责人因语言意识形态不同对政策的不同解读。第六,关注度分析。通过设定政策文本词频、媒体报道量等分析指标,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,从媒体监测、民意调查等多方面进行案例分析,可以看出联合国语言政策关注度的变迁。第七,政策立场分析。对比世界银行与教科文组织的语言政策,从词汇选择、主题内容、话语结构、修辞情感、利益相关者等方面,可以分析二者差异。在语言政策研究中采用话语路径,可以充分发挥语言学学科优势。
报告人简介:
方小兵,语言学博士,南京大学教授,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,《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》副主编,学术集刊《中国语言战略》执行主编,三套丛书主编:“语言规划经典译丛”“语言资源与语言规划”“国际语言政策研究前沿”;中国语言学会社会语言学分会常务理事、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规划专业委员会理事、国际城市语言学会理事、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、江苏省语言学会理事、南京语言学会副会长,《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》、《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》编委及审稿专家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(重点课题)、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(一般课题)、国家语委科研项目(重点课题)、教育部语合中心项目(重点课题),出版著作10余部,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。